回馈社会的方式千万种,孝恩集团推广「向死而生」的生命教育,期许每个人都能用勇敢积极的态度看待生命,珍惜及尊重生命。
温薇薇/整理
孝恩集团/图片提供



面对无法预知的死亡,人们往往会感到焦虑与恐惧,我们需要培养直面生死的勇气,才能向死而生,才能无所畏惧。「向死而生」,是德国哲学家马丁·海德格尔(Martin Heidegger)在其著作《存在与时间》中提出的哲学理念:「『向死而生』的意义是:当你无限接近死亡,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。」
20多年前,普罗大众都很忌讳谈论生死课题,一听到死亡就觉得不舒服,感到恐慌,甚至担忧会发生不祥的事情。就在人人谈死色变的时候,孝恩集团董事经理拿督朱兆祥却逆风而行做个生死教育开辟者,开始推广「向死而生」的生命教育,希望能让下一代敞开心门,了解活着的重要性。孝恩企宣部高级经理郭文洁坦言,「孝恩从早期推广生死教育,慢慢来到生命教育,一开始都不被外界尤其同行认同,认为『教育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结果的,还是安分守己地做好殡葬本行就好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时代的变更,社会的逐渐开放,10年后越来越多人觉得生命教育是很需要的,甚至开始直面死亡这件事。」
在孝恩园的园区内,每座建筑都有它一个时代的标志,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一些价值观,所以它们才能够变成百年产业。要做百年产业,就要跟很多的东西共生,它就会产生功能,否则也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罢了。从孝恩园到孝恩馆,见证了创办人已故拿督朱正华的伟大理想。因为有他心思细腻、设想周全的规划,接着具体执行打造出风景墓园,不仅注入了社会功能,同时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。
正当墓园才刚经营的时候,朱正华就突然离世了,朱兆祥就和母亲拿汀朱林秀琴承接了父亲的事业,带领团队继续往前迈进。在朱兆祥的理念里,共生才是永续的基础,而共生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同理心,所以他一直迈向如何与世界万物生生与共,包括时代、环保绿意、殡葬的产业链、学术、家属等。
相信很多人会好奇,孝恩集团如何诠释生命教育?郭文洁答道,「孝恩的团队会带领每一位参访者在汝莱孝恩园和蕉赖孝恩馆走一趟『向死而生』的路程。如果一个人非常恐惧死亡的话,那么他对生命的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。其实生死之间不仅仅只是一个生命的离开,活着的人悲伤而已,逝者也会留给活着的人他的寄托和精神上的延续。所以当你能够了解生死,你就会懂得怎么去珍爱自己的生命,怎么去尊重这一个生命。」
然而,每个人对于生命的领悟都不同,所以孝恩团队接下来会继续耕耘推广生命教育。推广生死教育实则是条崎岖的道路、艰巨的任务,完全吃力不讨好。这个任务耗时间,耗人力,更耗耐性。孝恩能在这条路上耕耘这么多年,主要还是董事经理朱兆祥和董事长朱林秀琴的那份坚持和投入。难得的是,生死教育的耕耘至今未曾中断过。
欣慰的是,孝恩团队当初播下的种子,如今开始发芽。好比今年预约作生命教育户外学习的参访学校已排到8月份。近几年,除了大学学院生、中学生参访之外,也有许多海内外的企业、组织对生命教育表示兴趣,包括新加坡国家环境局(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)、亚洲殡葬协会、本地建筑师协会、海外陶艺界的一些团队等。他们有的想多了解人生后花园的建筑跟生命之间的连接;有的觉得孝恩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,它也带有社会功能和一些价值的意义。以孝恩园内的四合院骨灰阁为例,四合院是一种建筑格局源于易学的「天圆地方」之说的中国传统建筑,象征一家团圆、圆融的气氛。它背后的概念是要带给人们永续的价值观。
生命教育的路还在继续,让我们为孝恩加油,期许更多人能体悟生命的意义,珍惜生命,尊重生命。

出刊日期:01-04-2023
** 如需引用或分享普门的内容,请注明出处,并附上原文的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