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【生命关怀】女性的哀愁 如何面对父权与夫权?

272 浏览

一个家庭里,男性比较有体力,女性比较有韧力,彼此不应该贬低彼此,而是互相照顾,互补彼此的缺点。

温薇薇/报导
freepik/图

华人女性的哀伤有种难以言喻的沉重。孝恩辅导与咨商顾问冯以量坦言,如果是在父权以及有着传统思想家庭长大的女性,她们的哀伤会被这种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观念所束缚。譬如刚过去的清明节对一些女性来说甚为纠结,因为她们没办法回老家扫墓。她们的父亲、兄长或弟弟可能会拒绝她们回来祭祖,以免分掉男性手足的福分(传统思想)。

生活在父权家庭中的这些女性的不甘和委屈,往往会在她们出嫁之后感觉更明显,作为女儿的家庭地位减少了。而在成为他人媳妇后,这些女性渐渐地更没有时间及空间去体验那份哀伤,只因她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例如有子女者,会专注于孩子的教养、教育多过于自己内心的哀伤。然而身体会累积说不出的委屈所带来的哀伤,造成肌肉酸痛、头沉等等。至于在强势母权家庭长大的女性,就会长时间压抑着愤怒。

直到自己的双亲离世,才是这些女性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因为出嫁,为家庭及事业打拼,想要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,在照顾着家公家婆的时候,才发现原来自己没有机会照顾父母。这样的文化所带来的失落,叫作被剥夺的哀伤。

冯以量感叹在父权主义文化里,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中,男女是不平等的。但是他也鼓励所有女性不要消极,其实时代一直在变迁,现代社会已开始男女平等,加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,显示了人性面对危机的韧力。这个年代最需要的是人类的韧力,而韧力恰恰是女性最具备的特质。他喊话道:「女性们,请别看轻自己,因为你们是这个年代最珍贵的礼物。所以你们要多爱自己,照顾你们自己的需求。」

女性们,请多爱自己

实际上,每个女性都能够自我疗愈,前提是不要沉溺在哀伤里,以致于变成有着受害者的心态,那也可能导致你在哀伤里沉沦而无法自救。他解释,「常言道:眼泪是女人最大的武器。当女性流眼泪的时候,楚楚可怜的模样会让人心疼和体谅。不过,时不时就流泪渐渐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,阻碍了自我疗愈。因为受害者心态虽让人同情,但夜阑人静的时候,你会知道其实流眼泪无效,因为你依然会感到难过及无奈。所以若你愿意疗愈你自己,首要条件就是拒绝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。」

另外,女性需要学习让自己快乐。「曾有来需求我协助的女性表示每天的家务事太多,偶尔睡迟了一小时都会觉得内疚。这种貌似所有东西都设置好,不容许犯错的生活态度,很多时候会让快乐变成一种奢侈。所以女性们,你们每天都要有休息的时间,哪怕只是5分钟都好。」

冯以量表示,他期待的不是女权能够出头,而是希望男女互补。「一个家庭里,男性比较有体力,女性比较有韧力,彼此不应该贬低彼此,而是互相照顾,互补彼此的缺点。」

让凝固的哀伤融化,让流动的哀伤转化为思念和爱。他语重心长地劝慰道,「如果你每一次都把委屈扫入地毯底下,请记得偶尔要掀开地毯看一看(回忆你的委屈),你才会流泪释放情绪,然后将之转化为原谅。原谅自己,也试着原谅当初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,然后接纳自己的成长背景,虽然它让你受尽一些不公平的待遇。我一直相信生命不会亏待每个人,它一定会给你一些礼物,待你拆开的时候,就会明白为何你会经历这些事。其实大部分的礼物都是让我们学会宽恕、爱与自由,让我们慢慢朝着宽恕与爱的方向前进,多爱自己,疗愈自己。」

出刊日期:01-05-2023

** 如需引用或分享普门的内容,请注明出处,并附上原文的链接。

欢迎大家分享